-
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,距婺源县城12公里。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,是著名的徽派建筑。给人一种安静、祥和的气氛。李坑自古文风鼎盛、人才辈出。村落群山环抱,山清水秀,风光旖旎。村中明清古建遍布、民居宅院沿溪而建,依山而立,粉墙黛瓦、参差错落;村内街巷溪水贯通、九曲十弯;青石板道纵横交错,石、木、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,更有两涧清流、柳碣飞琼、双桥叠锁、焦泉浸月、道院钟鸣、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,构筑了一幅小桥、流水、人家的美丽画卷,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。
李坑
-
三清山属道教名山,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、玉山县的交界处,是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。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,以道教人文景观为特色,经历了14亿年的地质变化运动,风雨沧桑,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,“奇峰怪石、古树名花、流泉飞瀑、云海雾涛”并称自然四绝。三清山由十个大风景区组成,其中有四个风景区尤为著名,它们是:三清宫景区、玉京峰景区、西海岸景区和南清园景区。
三清山
-
理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。建于北宋末年,村人好读成风,崇尚“读朱子之节,服朱子之教,秉朱子之礼”,被文人学者赞为“理学渊源”。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“官厅”,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“天官上卿”,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、工部尚书余懋学的“尚书第”,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“司马第”,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“诒裕堂”,还有花园式的“云溪别墅”,园林式建筑“花厅”,颇具传奇色彩的“金家井”。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、飞檐戗角、“三雕”工艺精湛,布局科学、合理、冬暖夏凉,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,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。
理坑
-
江湾位于江西上饶市婺源县城东二十公里,是的祖居。江湾地处三山环抱的河谷地带,东有灵山,南有攸山,北有后龙山,一条梨园河由东而西,呈s形从三山谷地中穿行,山水交融,给婺源江湾平添了许多灵气。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、敦崇堂、培心堂、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江永纪念、南关亭、东和门、徒戎桥、水坝井等景点,其中“仙人桥”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,“北斗七星井”体现了“天、地、人合一”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,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“s”形,古村古风古韵,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。
江湾
-
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,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,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,最关键的是,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。彩虹桥被各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,省级重点保护文物,她有着悠久的历史,建于南宋,已有800年。彩虹桥全长140米,由六亭,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,每墩上建一个亭,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,因此,也叫廊亭桥,从远处看,亭略高于廊,形成错落有致。
彩虹桥
-
婺源县西北古坦乡石城村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,危耸的城“墙”内外古木荟萃,奇树成群。其主要树种为枫树,有百余棵,树高均在35米以上,枫树林中还有山樱花、楠木、红豆杉、三尖杉、杭州榆、糙叶树、青栲、槐树等混杂其间。尤以十七棵玉兰树最为醒目,其中最大的胸径1.5米,高15米以上,树冠半径10米左右。每当花季,玉兰树先花后叶,花白如玉,甚是美丽。这一品种繁多、保存完好的天然古树群构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原始森林公园。每年一到11月中下旬,枫树开始变红,就会有人从凌晨拍到黄昏。清晨雾气或炊烟中的火红枫树简直就美得鲜艳。秋天婺源,石城和长溪是两个必到的村落,是婺源秋之精华。
石城
-
大鄣山,也称“三天子鄣山”,地处皖赣地界,是江西 上饶 婺源的北部屏障,属黄山余脉。明代诗人汪循《登大鄣山》诗云:“清风岭上豁双眸,擂鼓峰前数九州,蟠踞徽饶三百里,平分吴楚两源头。”这里也是“吴楚分源”的屋脊,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。这里群山环抱,山峰林立,森林覆盖率高达90.7%,山峰标高800-1600米,主峰擂鼓尖海拔1629.8米,巍峨雄伟,俯瞰平川,是县内最高的山峰。现已开发的鄣山大峡谷--卧龙谷,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,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,是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、世外桃源。
大鄣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