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攻略 >东北三大怪之“窗户纸糊在外”

东北三大怪之“窗户纸糊在外”

2021-09-07 16:37:04

   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:“见怪不怪,东北三大怪,窗户纸糊在外,姑娘叼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。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有着许许多多抵抗严寒的故事。它是那么奇特,那么有趣。

  “窗户纸糊在外”就是其中一怪。

  风雪交加的东北地区,过去没有玻璃,居民用纸糊窗。南方把纸贴在窗里面,而东北却把窗纸糊(贴)在外面。传说是东北人好面子,也有人说是东北人把好处让着外人,实际上他体现了东北人的聪明。

  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,住房大多数是土垒草房,其窗户大多数是木棂格子窗,因买不起玻璃,只好用纸糊在外窗上,以挡风御寒。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,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。糊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绳,糊在一起,然后再糊到窗棂上,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,纸干后,挺阔结实,既不怕雨淋,又不怕风吹,经久耐用。现在绝大多数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了,都换成了明亮的玻璃窗。除了个别的穷困地方外,很难看到“窗户纸糊在外”的现象了。

  据《柳条边纪略》载:“宁古塔屋皆南向,立破木为墙覆以苫草厚二尺许,草根当檐际若斩,陶大索牵其上,更压以木,蔽风雨出瓦上,开户多东南,土炕高尺五寸,周南、西、北三面,空其东,就南、北炕头做灶……”

  可见,东北地区天寒地冻,室内全靠火炕取暖。由于屋内火炕(往往是南北大炕)都是靠窗子,这就和窗外有较大的温差,如果把窗户纸糊在里边,就容易缓霜,使窗户纸经常脱落。

  不难看出,东北人把窗户纸糊在外,是为了使室内火炕发出的热气得以保持,并与寒冷的外面形成温差,使屋里保持暖和而窗纸又不至于损坏。

  另外,这种糊窗子用的纸与一般的纸不同,人们称之为“麻纸”,也有叫“麻布纸”的。《扈从东巡附录》载:“乌喇无纸,八月即雪。先秋,捣敞衣中败,入水成毳,沥以芦帘为纸,坚如革,纫之以蔽户牖。”这里讲的是把麻浸泡后做纸。民间还有一条谜语就是讲的麻造纸的情况:


  “身穿绿袍头戴花,

  我跳黄河无人拉。
  只要有人拉出我,
  一身绿袍脱给他。”

  用麻造纸前,先要用水泡,当然是“我跳黄河无人拉”,泡好后拿出,“一身绿袍脱给他”,就是把麻皮扒下了,用麻皮泡筛、沉淀后,便晾干成了“麻纸”。

  这种东北民间的麻纸,又粗又厚,上面再用胶油勒上细麻条,刷好桐油,典型的“窗纸”就做成了。这种纸不怕雨水和潮气。雨水打在这样的窗纸上,能顺利地淌下去:潮气在上面一打,化成水珠,也无法浸入到里边,而是滴了下来如果把窗纸糊在里边,水就会顺窗纸流下,积存在下部的窗框子上,久而久之,窗框便会被浸烂了。

  在东北,风大雪硬。将窗纸糊在外,有窗板做窗纸的后支撑,狂风再大,也不易把窗纸吹裂吹坏。春天风起,狂风尘土也不易把窗纸打碎。这是东北人生存的经验积累。冬夜,当北风扬起砂雪,“哗哗”地击打在窗子上,像千军万马在奔腾追逐,像战鼓在“咚咚”地擂响,可是屋内却温暖宁静,窗纸抵挡住了寒风冷雪的袭击,东北父老暖暖和和地睡在火炕上……

  窗户纸糊在外,除了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抵挡风雪外,这种糊窗法还给人一种美感,反映了东北人勤劳和洁净的美好性格。

  在东北,一般人家的窗子都分上下两部分,靠下边的部分一般安上玻璃或“亮纸”,上边的部分是“支窗”。糊在外的窗纸是糊在“支窗”上。支窗在冬日里关得紧紧的,到春夏天气转暖了,晌午前后,人们把“支窗”支起或吊起来,以便通风换气。这样,窗户的下部透明,上部一排整齐的“支窗”,显得十分和谐美观。“支窗”窗纸每年春秋各糊裱一次,刷油绷紧。大风一吹,窗纸像鼓一样咚咚作响,十分动听。而用光又能通过下边的玻璃照射到火炕上,可谓一举两得。

  窗户纸糊在外,说怪也不怪。
  它是东北人聪明和智慧的记载……

东北三大怪之“窗户纸糊在外”

 


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乐道旅途网